2015年1月29日

《旅人》以及二十五歲感言什麼的























此去經年──中國大陸篇《旅人》
雅丹地貌、甘肅省酒泉敦煌、貳零壹肆年拾貳月


  ……究竟要說什麼呢?我想想。
  如同所有得獎宣言,首先還是要感謝的──陪我經過那些旅途的人兒們(還在身邊的、或各自努力的、或已經散落在天涯的),非常謝謝你們。因為有你們,於是有現在的我(雖然黃某總是號稱宅到自己一個人被丟到孤島也能非常好非常好樂趣十足地活下去,不過正常人呢還是社會性的動物呵會被周遭影響被感情左右根本無可厚非)。我很喜歡自己現在的樣子,所以誠摯地在此,道一聲謝謝。
  然後是,嗨、二十五歲。以不知道是淚是笑、無奈或欣然的五色紛呈,迎接這個青黃不接,一腳學生一腳職場、一手天真一手現實的尷尬年歲。
  然後沒了,沒有願望。(?)現世安穩歲月靜好噢,我所能夠想的望的,已在落步的前方、輪廓還稱得上清晰,至於不知是近是遠的距離,大約只能繼續走才能得知了。

  還是回來說照片吧。
  有些景色,在顯影之前,是沒有辦法確知、它將以何種溫度被記憶下來的。
  (就數位相機而言)妳或許調好了白平衡、對好焦段、設好光圈曝光值,慎重其事地按下快門,LCD驚鴻一瞥,在下一次快門聲響起前決定是否修正或重複(或放棄)拍攝,而妳同時也明白無論如何,即便相似的構圖或情境,每一個瞬間都不會相同。有人說,現在的時尚似乎是以數位相機一陣狂拍之後再低頭查看並且期待一張絕世照片──要知道,沒有一種藝術是可以如此輕易地、從量變到質變的。雖然數位化使影像的成本趨近於無,我仍然珍惜每一個發現影像的機會。總是(記憶力太差)無法不加憑恃地記錄下旅途種種,影像之於我,便如同喚醒事件的鎖匙,是開啟訴說與評價的關鍵角色。感動我的大抵基於視覺,於是,不忍太違背。
  也許有人會說,旅行中的攝影往往是自欺欺人,它寫實,卻又在框架選擇與構圖線索之間帶有太多主觀意識,唯能看見攝影者想要看見的。親愛的、並無謬誤喲,我同意您的觀點。然而,誰又不是只看見他們想看見的呢?此定律與旅行不旅行並無絕對關係呀。自然也好人為也好、欣賞也好厭惡也好,我們看待這個世界,僅是我們對於世界的自我投射,不是嗎?如同曾經的歐洲中心論認為,除了崇尚科學與經濟的他們以外,其他文明都劃為次等;熟習西方主流音樂的和弦調性便認為中國的單聲部落後而乏味……扯遠了。是誰說的呢?是現象學、結構主義、認知心理、解釋學或審美觀點?──因為教育、環境和偏好使然,我們所認知的世界是從我們的角度被解析的世界。……辯證也許可以不停迴圈下去(腦海中的訊息量龐雜而互相穿插,我被自己繞得有點暈),想留下影像的念頭卻可能很單純。
  看見了、感動了,於是,決定要讓這幅影像,顯影在有形的相機(或無形的識海)儲存起來,供日後的想念有所依據。如此而已。
  至於溫度嘛,就更抽象卻簡單了,可以輕飄飄地概括為:因人而異吧(敷衍)。

  ──結果,拉拉雜雜順下來,竟沒提到任何《旅人》背後的風景,實在荒謬。
  且容待有緣補上。

  生日過了,而我也該好好睡了。
  二十五歲,夜安,好夢。